扩大深化调整改革成果 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王有党会长在省装协第五次理事会暨第四次常务理事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7-08-03 10:39:24浏览量:251次
扩大深化调整改革成果 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在省装协第五次理事会暨第四次常务理事会上的讲话
王有党
(
各位理事、常务理事:
这次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的主要任务,是紧密联系新形势下行业发展的实际,围绕深化调整改革的主题,分析上半年行业发展态势,探讨下半年保持稳中向好的思路和措施。
稳中向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稳中有进,二是稳中顺变,三是稳中促升。我就这三个方面讲一些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奋发有为,稳中有进
上半年,在诸多困难的形势下,全体会员企业保持了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开拓进取,各级装协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大家根据地域和企业实际,认真学习领会党和政府关于深化供给侧调整改革的精神,着力探索和落实省装协六届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确定的行业深化调整改革思路,继续抓紧抓好产品结构、市场布局和生产力要素的调整,行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基本态势。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大多数会员企业实现了年度目标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有的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下半年的项目储备比较充足。二是市场开拓有新进展。外埠市场的比重有所增加,“走出去”的步伐放稳加快。在政府投资项目减少,有形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形势下,下大力开拓民营资本投资市场,有的企业与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战略合作,形成数亿元的项目合作意向并已逐步实施。还有的企业继续搭乘出国援建总包企业的“大船”,稳步走出国门。优势公装企业进入家装领域后地域拓展迅速。三是部分企业投融资的意识和能力增强,金融市场装饰板块的阵容有所壮大,有的企业进入PPP市场很有成绩。四是不少企业重视科技和人才的培育与提升,特别是信息化水平提高和高科技装备的投入加大,BIM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消化吸收,科技进步为企业品牌塑造、市场竞争和赢利的贡献率提高。五是不少企业“专精特强”的意识增强,在净化、轨道交通站点、展陈、宗教建筑、养老设施、高档酒店、超高建筑等党建园地领域术有专攻,有的正异军突起。六是越来越多的企业自觉参与行业标准建设,努力以先进的标准提升企业内涵和产品质量。在协会服务上也有新亮点,有的加强质量安全培训,有的帮助企业化解社会矛盾,特别是创新服务平台,兴办材料合作网络与企业平台、创办产业园、推动企业自愿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应等,都是有益尝试。上述成绩,虽然是阶段性的,有的还是局部的、初步的,但与以往的成绩相比,既一脉相承,又带有江苏建筑装饰行业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深化调整改革的鲜明特点和深刻印记,能落地、可复制,对行业未来发展,意义重要,影响深远,非常可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困难仍然很多,问题仍然不少。一方面是宏观经济形势带来的困难和压力继续存在。政府投资项目减少,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项目难拿,成本增高,利润空间收窄,有的企业举步维艰。另一方面是行业自身的薄弱环节仍然突出。普通产能同质化竞争的矛盾依然激烈,调整改革任务艰巨;人才、科技、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水平差距较大,转型升级的要求紧迫;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顽症仍未根本消除,创精品铸品牌的意识和能力亟待增强;国家税制改革和建筑业改革中一系列政策变化,如营改增、工程建设总承包制等的施行,对装饰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要求,思路和措施必须尽快跟上。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努力,探索创新,更好地适应新形势、跟上新政策、实现新转变、促进新发展。
二、深化调整,稳中顺变
改革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根本出路。在经济形势、政策法规、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唯有深化调整改革,做好自己,才能顺应变化,顺势发展。上半年发展态势好的企业,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他们保持了改革创新的激情,结合自己的实际落实调整改革的思路和要求,应变能力增强。反之,一些发展困难的企业,原因固然很多,但根本的一条是他们不善于学习思考和探索,创新的动力减弱,前进的思路不清,发展的信心不足。
前一段时间,省装协先后召开了全省装协秘书长工作会议和六届五次会长工作会议,在分析上半年行业发展态势和协会服务的同时,着重结合行业发展实际,探讨落实省装协六届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确定的深化调整改革思路,深化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调整转变。特别是在如皋召开的会长工作会议,围绕深化调整改革这一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从具体工作中理出发展思路,简短而有内容,符合形势发展要求、符合行业整体特点。会议还组织参加了中装协举办的石材采供双方合作共赢座谈会和第二届中国如皋国际石材与装备展,参观了如皋蓝星幕墙公司,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会议形成的主要观点,省装协的网站和会刊已经做了报道,这些观点对新形势下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引领作用,大家要认真学习借鉴。
要更好的做到稳中顺变,还必须进一步登高望远,从国家产业发展战略选择的层面,思考和探索装饰行业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使我们的调整改革,更加顺应国家乃至世界产业发展变革的大方向。我选几个与装饰行业改革发展关系密切的国家产业发展导向,就事论理谈顺变,供大家思考。
关于分享经济。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倡分享经济。分享经济2007—2013年发端于美英等国,随后引起全球经济界的高度关注和跟进。分享经济是建立在人与物质资料分享基础上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将包括不同人或组织之间的生产资料、产品、分销渠道、处于交易或消费过程中的商品和服务进行分享、分配和再使用。当物品的信息被分享了,这个物品对个人或组织的商业价值将会提升。所以也被称为点对点经济、协作经济、协同消费,是经济发展周期中的一个新阶段。有专家认为,中国目前分享经济处于个人闲置资源分享阶段,以个体为基本单位,个人通过平台进行闲置资源的分享,如网约车等。在3-5年内,会全面进入企业闲置资源分享阶段,企业为基本单位,整合企业之间的闲置资源进行分享。未来5-10年,会进入公共闲置资源分享阶段,未来10-20年,会进入整个城市的闲置资源分享阶段,除公共服务的分享之外,还会统一规划各行业分享企业的布局。据专家判断,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分享经济在中国已经步入了黄金期,是未来大趋势。
近几年我们曾反复探讨的装饰企业办工厂的问题,就可以用分享经济的原理来指导解决。工厂是装饰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对行业发展曾起到重要作用,目前仍有一些企业正在积极圈地办厂。到了现阶段,从总体情况看,工厂作为为本企业配套的形式存在,弊端日益显现。一是吃不饱,大多数工厂生产能力过剩,部分资源闲置浪费;二是提不高,没有标准化,难以规模化,更难与专业化生产比研发拼质量,看起来象工业化,实质上是前店后厂、小而全的小生产模式;三是难降本。固定资产形不成应有效益,增加企业财务成本。面对这些问题,有的企业见事较早,措施得当,或面向市场剥离经营,或跨界加工,或关停并转,或业内定点采供等,达到降本增效目的,都具有分享经济的萌芽,是有益探索。但从普遍层面看,尚未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真正找到良方,形成自觉的机制。应继续深入探索,寻求自觉的、有机制保障的分享经济实现之道。试想,如果将未真正面向市场的现有工厂剥离出来,自愿联合进行股份制重组,形成新的市场化机制,就可以使庞大的工厂群,及早踏上分享经济的早班车,形成资源共享、各得其利的生动局面。当然,这里有一个观念和实践的转变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关于融合发展。
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的产业融合理论认为,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促成整个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合理化,并构架出融合型的产业新体系,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是21世纪的发展趋势。产业融合是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当前,产业融合已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如军民融合、三网融合、科技融合、互联网+等,推动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在不同行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和产业结构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
装饰行业关联的产业链长,如多门类的材料、部品、家具橱柜、家用电器与智能化、互联网产业等,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谋求长期的竞争优势,就需要在竞争中产生合作,在合作中产生某些创新来实现某种程度的融合。这种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突破产业间的条块分割,减少产业间的进入壁垒,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率和竞争力,最终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实现利润最大化,成本最低化的目标。
南京一家装饰企业与一家家电制造商进行“嵌入式”联合,由部品商整体提供成品房装修的家电和智能化部品,与装饰工程进行有机结合,系统推进,做得好就能实现开发商、部品商、装饰企业、用户、社会的多赢。他们的实践,基本符合通过产业间功能的互补和延伸实现产业融合的原理,虽然是初步尝试,但很有参考价值。
分享经济、融合发展,会带来观念、经营模式和业态的一系列转变。比如会长们参加的石材采供双方合作共赢座谈会,提出一个观点,装饰企业老板与石材企业老板要位置互换。说的就是两大行业互相了解、合作和渗透。有一家石材企业直接做了石材建筑,还有一家石材背胶企业直接帮助施工企业做镶贴施工,都是从石头走到了墙头。还有大家头疼的熟练技工不足问题,在分享经济推进中,可能会在全社会配置,不一定固定在哪个企业,而是根据市场行情调剂余缺,凭执业资格打零工(分享经济有时也被称为“零工经济”),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老板。这样,个人的就业方式和企业的组织方式也就变了。
关于专精特新强。
国家工信部前几年先后发布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和《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各地也制定和实施了相应扶持和奖励的政策措施。“专精特新”已成为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重要导向,是新时期装饰产业发展应进一步认真吸取和消化的“真经”。
这几年省装协大力倡导走“专精强”的道路,特别强调要培育专业大树。主要依据三个背景,第一个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细分市场,专业化协作已成定势;第二个是产业和行业生态平衡,大象与蚂蚁都要找准各自适宜的生存空间;第三个是企业品牌塑造和竞争力提升,主要靠产品的“一招鲜”而不是大路货。不少会员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尝到了甜头,但是从总体看,差距仍然很大。按照企业划型规定,建筑业企业总资产在8亿元以下的,都是中小企业,我们大多数装饰企业在这个范围,都应按照“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界定,以美誉度高、性价比好、品质精良的产品和服务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优势。我查阅了近两年南京、苏州、上海公布的“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均未见装饰企业踪影。这说明,我们的特点不突出,创新不明显,科技水平不够高,在地方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不够强。当然也有学习不够、信息不灵、眼界不宽,没有积极创建和争取等主观原因。如果再不奋起直追,赶上国家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这班车,就会坐失良机,继续在普通产能同质化竞争中血拼,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
关于绿色建筑。
党中央和国务院去年提出“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新的建筑方针,在原来六个字的基础上加上“绿色”。两字之加,体现了我国现代建筑发展大势。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的民用建筑,是满足人类生存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理想建筑。绿色建筑已成为21世纪建筑发展的主流。
我国早在本纪初就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国家和省都相继出台政策法规,进行扶持和推动。江苏省2015年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绿色建筑条例,并先后出台相应评价体系和奖惩办法。继常州建成全国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化示范基地后,全省已有62个区域示范项目。省政府每年划拨2亿元引导资金,加上建筑产业现代化2亿元,共有4亿元的引导和奖励资金。我国绿色建筑标识分为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获得绿建标识的项目,可获得国家和省的双重奖励。落实到具体项目,可得数十万或百余万元不等。数量虽不算多,但一旦争取到,就符合发展主流和方向,就是政府和社会认可的品牌,企业向现代化的升级就迈进了一步,就增添了一份竞争力。这种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
装饰行业在绿色建筑发展中举足轻重。绿色建筑强调室外环境协调,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在建筑主体的设计建造采用绿色标准的同时,装饰、幕墙、智能化等设计施工承担重要任务。比如,大面积玻璃幕墙如何防止温室效应和低温辐射效应,室内装饰如何做到绿色环保,在用材与施工,在采光、温湿度、通风、节能、智能等方面更加符合环保、健康和安全需求等,有许多课题亟待我们去探索。去年,金螳螂品宅引进美国WOLL建筑健康标准认证系统,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从空气、水、光、舒适度等要素着手,关注空间使用者的健康问题,就是对以人为本,回归自然这一中国家居文化精髓的传承,是家居装饰指导思想的升华,是空间使用者的福音。同时,也为企业产品增添了特色和卖点。金螳螂品宅的探索,可供全行业参考。
三、强企提质,稳中促升
装饰行业的调整改革,万变不离其宗,就是提升企业品质。而提升企业品质,主要表现为两个提升,一是提升生产力水平,二是提升产品质量。
关于提升生产力水平。
深化供给侧调整改革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普通产能过剩的问题。全省装饰行业大部分是传统的普通产能,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同质化竞争愈加激烈,有的企业生存危机加剧,提高生产力水平刻不容缓。
省装协推动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早已明确,就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潮,推进信息技术与装饰业的深度融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提升生产力水平。在生产力三大要素中,以工具的提升为突破口,以技术和装备的现代化促进员工结构和生产组织方式的现代化,实现人和武器更高层次的结合,更高水平地改造生产对象。经过几年来的大力宣传与推进,企业家的共识愈加强烈,许多企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成果和经验。三年前我对有的企业家说,不搞信息化就要被淘汰,他们将信将疑。现在再看这些企业,信息化水平大为提高,特别是BIM技术得到较快的应用,设计施工的效率大大提高,员工素质结构和企业运转方式也相应改善,市场竞争力更加强势。在信息化建设上还要不断扩大战果,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停留在技术层面,停留在扩大企业知名度、与客户的沟通与服务层面,要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提高效率,带动企业组织和运转现代化。
在科技创新和新技术的吸收消化方面,有的企业做得很好,有些仍然对生产力现代化提升认识不足,动力不够,导致信息不灵,眼界不宽,创新乏力。有的企业施工方式落后,“牛耕地”现象仍然存在。今天的大会要表彰年度科技创新成果,二百多项,成绩喜人。但专家在评审时,发现少数企业弄虚作假,把以前报过的项目,今年改头换面又报上来,往年还有个别企业从网上抄袭别人的成果作为自己的创新,连作者名字都没改就报上来了,搞坏了风气,损害了自己。农民都知道,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年,你能有好收成?
人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凡是做得好的企业都十分重视人的素质提升,不惜工本吸引和培育人才,有少数企业却是紧盯表面成本算小账,不愿在这方面下功夫。当前,一方面要注重吸引和培育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另一方面应注重一线施工人员工匠精神的培育。有的工程上的问题并不是什么高难度,主要是责任意识不强所造成。还要注重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建筑装饰文化传承使命的能工巧匠,如精细木工、石木砖雕、古建修复等行当的精英。根据省委领导同志指示,省人事厅、省住建厅今年要组织这方面的工匠大赛,有条件的企业应踊跃参加。
关于提升工程质量。
深化供给侧调整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我们江苏装饰行业的产品质量状况如何呢?我在多次会议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的措施,今天再给老板们重复强调,以期引起清醒认识和高度重视。
前一段时间省装协组织专家对今年申报装饰国优的项目进行了抽查,总体的情况,还是那句老话:喜忧参半。一方面,企业创优和申报评优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在创国优的数量多年名列全国各省市前茅的基础上,今年我省申报装饰国优的企业和项目数量又一次刷新纪录,企业增至140多家,项目达280多项。许多企业申报的项目进步明显,有的项目令人眼前一亮,确实是江苏水平、国优精品。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另一方面,重营销轻质量、重报优轻创优、重扩张轻管理、重客观原因轻主观因素、重眼前利益轻历史责任等不良现象依然存在。一些企业申报的项目非常一般,三令五申要消灭的质量通病大量存在,有的甚至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被专家劝退。会员代表大会提出的在今年申报的国优项目中消灭明显质量通病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
省装协曾连续两年将省优国优项目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设立曝光台,只列问题,没有点企业和项目的名,本意是引起大家的警醒,自觉解决问题。但把两年的曝光台一对照,发现有许多是重复的问题。这说明大多数企业看进去了,自动对号,严格整改,质量通病大大减少。但也有些企业没有得到应有的警醒,“糊”字当头,项目检查时对专家指出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信誓旦旦要整改,“糊”到奖杯就把整改的承诺和责任丢在脑后。有的去年拿到省优市优的项目今年报国优,抽查发现,承诺整改的质量问题甚至安全隐患根本没有整改。安全隐患就摆在那里,你老板能睡得着觉?安全隐患,不一定都会马上酿成事故,但它是隐形炸弹,万一条件构成,就会铸成大错。前不久英国那栋烧焦的高层住宅楼就是惨痛教训,正在严查责任。
所以,对那些顽固出现,又能够整改的安全隐患与质量通病,不再是一般劝导,而是采取零容忍态度。省装协每年列出一些突出问题,明确目标,直点穴位,强化整改力度,逐步消灭和减少明显的质量通病。内装工程今年着重解决三个问题:消火箱安装不规范、台下盆无有效支撑、玻璃材料选用和安装不规范;幕墙工程也是着重解决三个问题:玻璃开启扇无边框或无托条、铝副框与玻璃结构胶与中空玻璃结构胶不对线、石材幕墙使用斜挑件连接。上述问题违反标准规范,属于安全隐患,必须优先解决。解决这些问题在技术上并不是很难,关键是标准意识和责任心不强导致。今年中装协专家组检查时仍有上述问题的项目,就会被否决,省装协一律不帮助其说情,而且督促整改。今后申报的省优国优项目若仍存在这些问题,一律不予推荐。
关于申报国优项目的迎检工作。
今年的国优项目检查将于8月初全面展开,中装协将先后派15个专家组来我省检查,是对我省装饰行业工程创优、企业品质、行业水平的又一次大检阅。省装协迎检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各申报企业要抓好落实。我在迎检工作会上的讲话各参会企业都有,省装协网站和会刊也已登载,我这里只讲几个要点。
要进一步深化认识,端正迎检指导思想。确保自己的项目成为体现江苏水平的国家精品,与江苏装饰大省的地位和声誉相匹配。真正把项目迎检,作为提高工程创优水平、提高企业品质的机遇和动力。
要进一步克服侥幸心理,扎扎实实整改问题。今年中装协强调宽进严出,规定每个专家组检查的项目不低于20%的淘汰率。申报项目的企业,要按照细则的要求严格自查和整改,切不可抱侥幸心理。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认真做好迎检准备。认真落实迎检会议精神,认真准备资料和现场,认真协调迎检各方,认真听取检查专家的点评,以良好的组织水平提高申报项目的通过率,展现江苏企业的高素质。
“铸造中国装饰质量的江苏品牌”的目标,就在全体申报装饰国优项目企业的手上。省装协将一如继往地为大家服务,支持和帮助大家提高申报项目的成功率。预祝大家成功!